瞿子冶(1780-1849年),名应绍,初号月壶,后改瞿甫,字子冶,又号老冶、陛春,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上海人。善鉴别金石文字、收藏古器物,工诗词、尺牍、书画、篆刻、鉴古,善兰竹,有“诗书画三绝”之称。最善画竹。“子冶石瓢”是他的代表作,为曼生之后文人壶代表。常制紫砂壶,或请精者制后自作铭文,或绘竹梅锓于壶上,时人称为“三绝壶”。
石瓢壶式乃曼生壶式之一,蕴涵了人文意趣,与“曼生壶”并列为文人壶经典,而瞿子冶首开壶上作画的风尚,“子冶石瓢”已成为此壶式的代名词。主要特色是壶形上小下大,刻画在俯视角度呈平面观赏效果。壶身呈“金字塔”式重心下垂,使用稳当,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,出水畅顺,壶流、壶口、壶把三点形成水平直线,符合科学性,有端庄敦穆的韵致。
传世的“子冶石瓢”,以杨彭年、申锡及吉安等人制作为主,或秀气而丰润,或刚烈而古拙,具体在制作工艺上有着细微的区别,此壶壶身明显高挑,壶流口部微张似喇叭状,壶盖小而盖沿厚实,壶把方折刚毅,泥料用紫泥调粗砂,颗粒隐现如繁星点点,与壶身刻梅相映成趣。一般所见吉安制石瓢,壶底多钤“月壶”,(月壶为瞿子冶号)也有一种说法是“吉安”即子冶本人,此说代考。
此壶乃吉安所作,壶身有瞿子冶刻梅花满布过墙及壶盖,把侧镌刻铭文:“子冶”。传世子冶石瓢刻梅花者较为少见。子冶石瓢一直是紫砂收藏家梦寐以求的重要茗壶名品,存世量极少,得者宝之。款识:壶底“月壶”二字篆书阳文印款。
著录于《阳羡砂壶图考—瞿应绍·传器》(二),披云楼藏掺砂轻赭色大壶一柄,锓梅花一株密布壶身,壶盖近鋬处刻“子冶”款,鋬下钤“吉安”小章。属传承有序的紫砂名品,珍贵异常。
紫泥是夹泥矿层的一个夹层,矿体呈薄层透镜状。原矿颜色呈紫色、紫红色,并带有浅绿色斑点;烧成后外观颜色呈紫色、紫棕色、紫黑色。
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,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、石英、云母屑及铁质等。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,泥坯强度高,稳定性佳,易掌控,紧密结实,成型较易,可制大品。
干燥收缩比约 11%,窑温为 1180℃。易生氧化铁熔点、跳砂及花泥。
紫泥制壶,烧成颜色偏红,泡养以后似红泥料。成壶透气性佳,热淋变色率高,亲茶,易养成,适宜泡轻焙火系列的乌龙茶和普洱生茶。
开户行及网点 | 户名 | 账号 |
---|---|---|
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亭林支行 | 上海淘壶人实业有限公司 | 32784708010558942 |
上海店 | 上海市闵行区北松公路58号淘壶人紫砂艺术馆 | 电话:18501662999 |
宜兴店 | 宜兴市丁蜀镇陶瓷城F区12号楼1148 | 电话:1850167166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