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凤芝(1900-1976),男,宜兴丁蜀上袁村人,清末民国紫砂大家,1954年移居蜀山南街。1946年,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,他创制了“抗战胜利壶”,又称“国光壶”,籍示爱国热忱。上世纪50年代初,唐凤芝与王寅春、顾景舟(唐凤芝父亲的干儿子)被蜀山陶业合作社聘为技术骨干。
16岁随父亲唐顺洪学艺,与王寅春、顾景舟同村,学艺时常在一起切磋壶艺。擅长设计创新,屡以新品风靡上海名流圈,并经租界销往欧美市场。他构思创作力很强,有过目不忘之美誉。制壶技术全面,无论光货、花货、方型、圆型俱能制作。曾为印模制壶开创先河。他的壶被当时的报纸称为“名震中外,视若珍宝”、“出品精良、驰誉遐迩”、“善于创新,工艺精良”、“籍示爱国热忱”,“来预定是壶者,有供不应求之势”。当时政府要员、达官贵人,以能藏有一把唐凤芝紫砂壶为荣。
鱼化龙壶,以其寓意鱼跃龙门而深受欢迎,为经典的紫砂茗壶造型。壶身呈扁球状,通身作云浪纹,波涛间涌,一面龙腾,一面鲤跃。龙昂首、张嘴、口吐宝珠;鱼作跳跃奋起状。壶盖在旋形波浪中,胥出一龙首作为装饰,龙头伸缩自如,别出心裁。盖上雕塑一朵祥云为壶钮。壶把半圆,刻有纹路,似龙尾卷起,预起腾飞。全器捏、塑、刻、印各项技法综运用,自然生动,主次分明,繁简得体,艺趣盎然。
此壶采原矿老紫泥制成,泥色古朴,经过岁月的浸润,更显古朴温润。整壶的造型巧妙,寓意美好,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“鱼化龙”为主题,寓意青云直上,高升昌盛,有很高的文化内涵。唐氏壶在清末民国时期很受欢迎,有一壶难求之盛况,如今更是珍稀罕见,收藏价值十分之高。
紫泥是夹泥矿层的一个夹层,矿体呈薄层透镜状。原矿颜色呈紫色、紫红色,并带有浅绿色斑点;烧成后外观颜色呈紫色、紫棕色、紫黑色。
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,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、石英、云母屑及铁质等。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,泥坯强度高,稳定性佳,易掌控,紧密结实,成型较易,可制大品。
干燥收缩比约 11%,窑温为 1180℃。易生氧化铁熔点、跳砂及花泥。
紫泥制壶,烧成颜色偏红,泡养以后似红泥料。成壶透气性佳,热淋变色率高,亲茶,易养成,适宜泡轻焙火系列的乌龙茶和普洱生茶。
开户行及网点 | 户名 | 账号 |
---|---|---|
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亭林支行 | 上海淘壶人实业有限公司 | 32784708010558942 |
上海店 | 上海市闵行区北松公路58号淘壶人紫砂艺术馆 | 电话:18501662999 |
宜兴店 | 宜兴市丁蜀镇陶瓷城F区12号楼1148 | 电话:1850167166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