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宝珍(1888-1941),江苏宜兴人,清末民国著名紫砂艺人,师从紫砂大家俞国良,为民国壶艺高手三宝(李宝珍,汪宝根,陈宝生)之一,与当时陶艺家专供于铁画轩,所制壶朴实厚重,圆融不已。传世作品极少,壶器流传多为光货。
《传炉》壶为民国紫砂名家李宝珍制壶,民国陶刻名家谈洪泉陶刻。
此壶仿若一个香炉,壶身骨肉亭匀,上丰下敛,轮廓清晰,线条流畅并过渡自然。三弯流自然胥出,圆把挺而有力,刚柔相济。底足采用四颗“钉足”形式,精巧别致,落地稳重。以方器为基本形,传炉壶是公认最难制作的方器,因其为方器,但更重方圆结合、方圆相融,很考验作者的功底。
壶正面刻“清味能消竟日闲”,反面刻几缕兰花,潇洒飘逸,清雅高远。采原矿30年代老泥制成,泥料珍贵,泥色古朴大气,有很浓的年代感,是名副其实的“老壶”,两位民国高手合璧之作,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与收藏价值,深受收藏家喜爱,行家必入。
谈洪泉(1902-1976年),字伯章,号泉石,民国制壶陶刻名家,宜兴潜洛人。谈洪泉自幼习书法喜绘画,15岁学艺制壶,艺成后,以制作牛盖莲子、竹鼓、犀登、矮钟壶为主,所制壶具印款为“伯章”、“谈伯章”、“谈氏伯章”。
上世纪20年代,谈洪泉在任铁画轩技工期间,与卢兰芳、陈少亭等陶刻名师的长期接触中,对陶刻发生了兴趣。于是他拜陈少亭为师,专事陶刻,并在紫砂器上署款“泉石”。
30年代中后期,谈的陶刻技艺娴熟,刀法讲究,于是被铁画轩聘为技师,专门为高档壶铭刻。抗战后,谈洪泉除了陶刻还参与制壶,并为立信、吉德昌陶刻紫砂器。建国后,他很少参与制壶陶刻,直至1976年病逝,享年74岁。其传器有矮钟壶、柿子壶、竹段壶、六角方棱瓶等。
青灰泥矿料属于紫泥类范畴,在清代习惯称淡紫泥。原矿料浅青带黑,黄石岩层下面蕴藏丰富,老一点呈现紫褐色,断面有不规则的段砂斑点,材质坚硬如石,嫩一点的青灰原矿呈现浅青褐色,断面有白筋纹段砂或段砂斑点。
制成品稳定性好,成型酥性尚可,可塑性成品率都非常高,含砂性强,成品耐窑温1220℃左右,收缩率为8%~10%。
老一点的原矿清灰砂材质,制成品在窑温变化下呈现深青、青褐色泽,嫩一点的清中泛紫,或呈浅豆青色、嫩青色或浅灰色。
具备单元矿练熟泥的矿物质成分,现在已经很少见到,尤其是材质比较上乘的青灰砂矿料更显得珍贵。
开户行及网点 | 户名 | 账号 |
---|---|---|
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亭林支行 | 上海淘壶人实业有限公司 | 32784708010558942 |
上海店 | 上海市闵行区北松公路58号淘壶人紫砂艺术馆 | 电话:18501662999 |
宜兴店 | 宜兴市丁蜀镇陶瓷城F区12号楼1148 | 电话:18501671666 |